“那年杏花微雨,你说你是果郡王。”——《甄嬛传》
我在地铁上,把耳机轻轻地,慢慢地塞进耳朵,听着孙俪用柔和的声音念出这句台词。车厢缓缓地,微微地摇晃着,屏幕里的甄嬛刚刚被华妃泼了那滚烫的茶水。身边一位身着西装的姑娘,忽然间一下子红了眼眶,小声地喃喃地嘟囔道:“她被陷害了五次都能够翻身,而我今日仅仅被老板当众骂了一句就想要离职。”那一刻我察觉到:这部于2012年播出的清宫剧,竟在2025年成为了打工人的生存隐喻。
一、从“爽剧”到“职场教科书”:甄嬛的五次坠落
作者流潋紫在2012年出版《后宫·甄嬛传》时大概没想到它会被HR写进培训案例。
甄嬛的五次重大陷害——御花园落水、木薯粉事件、小产嫁祸、甘露寺放逐、祺嫔滴血验亲——每一次都被推向绝境,却都以“信息差盟友情绪管理”三步反杀。
它就跟一部被拆开的《孙子兵法》那般:先是展现出那佯装弱小的模样;接着仔仔细细地去进行安排与布置;最后稳稳当当且不疾不徐地收拢渔网。
若把紫禁城换成写字楼,那华妃便是那位,抢你项目且甩锅的A角;皇后乃笑里藏刀之B角;而安陵容,是那种表面为闺蜜,背后却会截图的同事。
作者以极为戏剧化的方式,将现代职场的“系统性背刺”提前为读者进行了彩排,难怪在豆瓣短评中,获得最高赞的是:“观甄嬛悟反PUA。
”
二、情绪复原力:甄嬛的“黑化”不是黑是高能量切换
很多观众把甄嬛后期的凌厉称为“黑化”我却更愿意用心理学里的“创伤后成长”来解释。
第一次被陷害时,她哭得非常伤心,甚至当场昏了过去;第二次她开始查看监控录像;第三次她学会了借助别人的力量去反击;第四次离开皇宫,她完成了“认知重评”——把失败归因于整个系统,而不是自己;第五次回到宫中,她已经可以同时处理复仇和养育孩子的事情,情绪的掌控能力,简直就像一台精密运作的服务器一样。
对照现实,我们被老板骂哭后,往往陷入“我不行”的自我否定,而甄嬛示范的是“系统坏了,我来修”。
复原力不是硬扛,而是把情绪拆解成信息流:哪些归我,哪些归环境,哪些可以谈判。
下次被批评的时候,可以像甄嬛一样,先淡定地喝一口“雨前龙井”,接下来赶紧列出三条“可掌控清单”。
三、盟友经济学:端妃、敬妃、苏培盛的非典型职场网络
《甄嬛传》,最为人所低估的,便是其暗藏着的“盟友经济学
甄嬛每次翻身,并非单打独斗:端妃提供了诸多历史数据;敬妃分担了相应的KPI;苏培盛打通了高层的通道。
作者用后宫位份隐喻现代职级:妃中层嫔骨干宫女外包。
甄嬛的高明之所在呢,就是她从不会去询问“谁是我的人”,而是会思索“当下谁的目标与我是相同的”。
这就像是跨部门之间的合作,你无需与财务变得亲密无间,只要在预算季来临之前,将数据模板妥善地做好,这样对方自然而然地就会在审批的过程中变得宽松一些,不再那么严苛。
书里一句“人情世故,不过是一场交易,谁先出价,谁就输了”,道破天机:盟友不是感情绑定,而是价值交换的临时股。
四、把剧本变成行动:给打工人的“甄嬛生存清单”
合上书页,我给自己列了三条可落地的“甄嬛生存清单”,也分享给你:
1.建立“陷害档案”:就如同甄嬛整理彤史那般,利用Notion构建一个“冲突日志”,将每次被甩锅的时间、人物以及证据一一记录下来,过了三个月,你便能清晰地看到系统所存在的漏洞。
2.练习“甘露寺模式”:当项目被抢、晋升失败,主动申请边缘业务(甘露寺),把空窗期变成技能复利的“洞穴期”。甄嬛学惊鸿舞,你可以学SQL。
3.设立“回宫仪式”:甄嬛在回宫之前,先更换旗装,再点上绛唇,这种仪式感,暗暗地暗示着身份的转换。下一次进行跳槽或者调岗之时,给自己购置一支,价格不菲的口红,或者一套西装,通过这种物理锚点来告知大脑:游戏重新开始了。
结语:如果紫禁城都有Wi-Fi
下班路上,我又刷到那段“臣妾做不到啊”的表情包。忽然明白,甄嬛赢的不是宫斗,而是她与规则博弈的耐心。2025年的我们,也许不再被灌红花汤,却依旧活在KPI与OKR的紫禁城里。区别只在于,甄嬛把五次陷害写成了升级打怪攻略,而我们是否愿意把一次责骂当成系统发来的任务卡?
今晚重读《甄嬛传》吧。把弹幕关掉,把笔记本打开,把每一次心跳写成复盘。毕竟如果紫禁城都有Wi-Fi你的格子间,凭什么不能是下一个主场?
配资炒股股市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