嗨,你好朋友,我是刘智行。《资治通鉴》里有句话说“言多必失,寡言为贵”,你有没有过这种时候?跟人聊天时噼里啪啦说一堆,回头就后悔;明明想搞好关系,却因为说错话把事情弄僵。
我以前就是这样。2021年3月,公司开项目会,我为了表现自己,抢着说了好多想法,有些根本没考虑清楚。散会后同事偷偷说我“光说不练”,那天晚上我翻来覆去睡不着,特别难受。
后来我读了《资治通鉴》,才算慢慢明白问题出在哪。这本书是北宋司马光编的,写了从周威烈王到五代的1362年历史,里面全是帝王将相、名臣百姓的故事。打仗、治国、交朋友的道理,都藏在这些故事里。它不像小说那么热闹,却像个老师,悄悄告诉你怎么做人做事。
01
“水深流缓,人贵语迟”:管住嘴能避开大坑
《资治通鉴》里记着战国时候的事。魏惠王和齐威王喝酒,几杯下肚就把抗秦的计划全抖搂出来了。齐威王转头就跟秦国勾搭上,魏惠王最后被打得惨败,地盘丢了一大块。
可唐太宗李世民不一样,魏征当着满朝文武怼他,他就算心里火冒三丈,也忍着不吭声,听魏征把话说完。后来君臣俩一起把唐朝治得好好的,成了大家都夸的榜样。
我学着试了试。2022年5月,朋友跟我吐槽老板偏心,我差点就跟着骂了。突然想起魏惠王的事,赶紧闭了嘴,就听他说。等他说完,自己倒笑了:“其实老板也挺难的。”那天之后,他啥心事都愿意跟我说,我们关系比以前铁多了。
02
“不语方为大智慧”:该闭嘴时闭嘴,事才能顺
隋文帝杨坚脾气爆,有回在朝堂上被大臣顶了一句,气得拍桌子。独孤皇后就在旁边坐着,手里拿着针线绣花,一句劝的话都没说。杨坚看着她安安静静的样子,火慢慢就下去了。后来这对帝后把隋朝管得井井有条,百姓都能安稳过日子。
2023年1月,我和表哥因为老家盖房子的事吵起来,他急得脸红脖子粗。我想起独孤皇后,就往沙发上一坐,拿起手机刷起了新闻。过了十分钟,他自己凑过来说:“刚才我说话太冲了,咱再好好商量商量。”你看,有时候不说话,比说一堆道理管用多了。
03
“静水流深”:少说多做的人走得远
汉武帝时期,卫青打了大胜仗,回朝汇报就说三句话:“敌军已退,将士安好,请求回京。”不像后来的司马炎,刚统一全国就天天跟大臣争谁忠谁奸,结果被坏人骗了,国家没几年就乱了。
我在公司也试过。2022年9月,部门要做个活动方案,大家都围着领导说想法,我没咋吭声,默默查资料、画流程图。最后方案通过的时候,领导指着我说:“小刘的细节做得最扎实。”现在同事有啥难题,都愿意找我帮忙,说我靠得住。
04
“真诚之言,重于金石”:实在话才能留住人心
唐朝开元年间,李林甫总跟唐玄宗说好听的,“陛下英明,天下太平”,可背后尽干坏事,最后让唐朝走了下坡路。贞观年间的魏征不一样,他说话直愣愣的,“陛下这事做得不对”,可每句都是大实话,帮李世民把国家建得稳稳当当。
2023年8月,发小想辞掉稳定的工作去创业,好多人都夸他“有魄力”。我想起李林甫的事,就跟他说:“你攒的钱只够撑半年,万一失败了咋办?”他当时有点不高兴,过了俩月却打电话谢我:“多亏你提醒,我先兼职试试,现在挺好的。”
《资治通鉴》里说“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”,其实不管是交朋友还是做事,少说话、说真话、该闭嘴时就闭嘴,路才能走得宽。你有没有想过,那些让你后悔的瞬间,是不是都因为话太多?不如今天就试试,少说一句,看看会有啥不一样。
👇👇读《资治通鉴》话慢则善,事稳则成,心定则强。希望会对你有点帮助!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配资炒股股市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